2007年3月21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版: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网上发泄,是耶非耶
本报记者 朱乔夫

  我怒,我贴!
  “碰到个女上司真是人生一大不幸,她整天颐指气使,听说还没有男朋友,活该!”这是记者在一个叫“情侣怨念墙”的网站上看到的帖子。发帖人显然情绪激动,言语中已夹杂了不少谩骂侮辱成分。
  不过,记者看到更多的帖子,内容还是相对温和的。比如一位网友因情感受挫发帖宣泄:“5年了,花了我好几万,现在说分手就分手,还是人吗?”
  当然,也有相当数量的以自勉的文字宣泄自己情绪的帖子:“我根本就不在乎这种无能领导,他这么大年纪了也不过混了个小公司,5年后看我的!”甚至还有“兄弟姐妹们,加油啊,可不要让他们笑话了”等相当健康的帖子。
  在这个“情侣怨念墙”网站上,大约已经有2000来条怨念帖子,该网站专门给一些满腹委屈,又无处可诉的人提供发泄情绪的地方——怨念墙,需要发泄的人写好文字,就可粘贴到这个虚拟的“墙”上。

  虚拟空间里的打骂
  在搜索网站“google”上输入“发泄网”进行查询,马上会显示2万余项相关内容,其中专门用来供网友发帖,以发泄不满情绪的网站占到大多数。
  在一个名为“yayapay”的发泄网站上,记者看到,网友发布的帖子被分在不同的区域,有社会篇、工作篇、情感篇、人性篇等约20个种类。
  在工作篇里,有近百条内容,其中很多是抱怨工作劳累或是老板刻薄的;也有部分帖子的内容不堪入目,指名道姓地进行辱骂;个别帖子甚至将攻击对象的具体地址、姓名等内容都公布了出来。
  尽管发帖人的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发泄,但就内容来看,有部分帖子实际上是在对他人进行粗俗的谩骂和诋毁,甚至到了侵犯他人隐私的地步。
  不过,记者在一个网吧发现,某网站的发泄吧里,因为其flash动画人物设计得非常有趣,在进行打击的时候,flash动画发出的声音和出现的表情十分搞笑,这个发泄吧其实更多地被人用来进行游戏。记者看到,几名年轻人一边相互将对方的名字贴在动画人物上,一边哈哈大笑地玩着。

  “虚拟”发泄也要守法
  “虚拟”发泄如处置不当,会产生侵犯他人隐私、甚至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,记者为此采访了法律和心理学方面的有关人士。
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张海涛认为,发泄网的存在可能在某些方面能缓解一定的心理压力,但最好不要指名道姓地攻击他人。
  他说,网站是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,如果因为个人的不满,在网上散布捏造的事实或指名道姓地侮辱、诽谤别人,其行为已经妨碍了社会公共秩序,是违法行为,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,发帖人应该负法律责任,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。即使发帖者没有公布对方的真实姓名,如果公众可以综合其发布的情况明确指向某人,发帖者还是一样负有责任。
  张海涛还认为,其实网站也应尽到合理审查发泄帖子内容的义务,如果因为发泄帖子侵犯他人合法权益,并因此而被人告上法庭,提供发泄平台的网站也一样难逃干系,甚至在找不到发帖人的情况下,网站将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所有责任。
  张海涛介绍,一般来说,受害者可以到国家或各省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。
  而“深蓝”心理工作室的一级心理咨询师曹正阳说,从宣泄个人的不良情绪这个角度来看,“怨念墙”等的出现应该是个好事,充分说明现代人已经意识到抑郁或者焦虑情绪对人和社会的伤害。尽管他认为通过网络进行宣泄的效果还没有被证实,但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,每个人都有不顺心的事情,也就是说,每个人都有发泄的需要。
  不过,曹正阳认为,人遇到烦恼和压力时,的确需要寻找一些方式减压释放,但通过破坏性的、或者侵犯性的发泄方式,对人际交往、自我性格的塑造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。“因此,当大家有情绪时,最好还是寻求健康的疏导方式,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赞扬,都是合理存在的,必须尊重和承认,而且疏导、宣泄方式甚多,用不着采用违法、或者违背道德标准的方式进行宣泄。”